JavaScript
中的内存管理
是自动执行的,而且是不可见的。我们创建基本类型、对象、函数等等,所有这些都需要内存
。当这些堆
和栈
不再使用了,JavaScript 引擎是如何发现并清理它呢? 这就有了 Javascript 中的垃圾回收机制
(GC
)。
垃圾回收机制概念
Javascript 具有自动垃圾回收机制
(GC:Garbage Collecation),也就是说,执行环境会负责管理代码执行过程中使用的内存
。
原理: 垃圾收集器会定期(周期性)找出那些不在继续使用的变量,然后释放其内存。
GC实现方式
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实现方式:
引用计数
标记清除
1.引用计数
语言引擎有一张”引用表”,保存了内存里面所有的资源(通常是各种值)的引用次数
。
如果一个值的引用次数是0
,就表示这个值不再用到了,因此可以将这块内存释放。
如果一个值不再需要了,引用数却不为0
,垃圾回收机制无法释放这块内存,从而导致内存泄漏
。
1 |
|
面代码中,数组[1, 2, 3, 4]
是一个值,会占用内存。变量arr
是仅有的对这个值的引用,因此引用次数为1
。尽管后面的代码没有用到arr
,它还是会持续占用内存。
如果需要这块内存被垃圾回收机制释放,只需要设置如下:
1 |
|
通过设置arr
为null
,就解除了对数组[1,2,3,4]
的引用,引用次数变为 0,就被垃圾回收了。
2.标记清除
JavaScript
最常用的垃圾收回机制当变量进入执行环境是,就标记这个变量为”进入环境”。进入环境的变量所占用的内存就不能释放,当变量离开环境时,则将其标记为”离开环境”。
垃圾回收程序运行的时候,会标记内存中存储的所有变量。然后,它会将所有在上下文中的变量,以及被在上下文中的变量引用的变量的标记去掉。
在此之后再被加上标记的变量就是待删除的了,原因是任何在上下文中的变量都访问不到它们了。
随后垃圾回收程序做一次内存清理,销毁带标记的所有值并收回它们的内存。
举个例子:
1 |
|
小结: 有了垃圾回收机制,不代表不用关注内存泄露
。那些很占空间的值,一旦不再用到,需要检查是否还存在对它们的引用。如果是的话,就必须手动解除引用
。
欢迎访问:天问博客
发布时间: 2021-11-17
最后更新: 2024-01-12
本文标题: Javascript中的垃圾回收机制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tiven.cn/p/c062304d/
版权声明: 本作品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v1.4.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