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vaScript (JS) 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,为通常用于客户端(client-side)的网页动态脚本。因为灵活多变,所以基础很关键。本篇就来讲讲JavaScript中的基础知识点。
1、ES6/ES7
1-1、解构赋值
ES6允许按照一定模式,从数组和对象中提取值,对变量进行赋值,这被称为解构(Destructuring)。
以前,为变量赋值,只能直接指定值。
1 | |
ES6 允许写成下面这样。
1 | |
赋值的代码大大减少了,不需要分别把变量a,b,c分别声明定义和赋值,只需要将变量a,b,c作为一个数组的元素,然后将数组[1,2,3]赋值给数组[a,b,c]即可,变量a,b,c即可分别得到对应的值。
1、结构赋值可以嵌套的
1 | |
2、不完全解构
1 | |
3.解构不成功,变量的值就等于undefined。
1 | |
4.解构赋值允许指定默认值
1 | |
注意,ES6 内部使用严格相等运算符(===),判断一个位置是否有值。所以,只有当一个数组成员严格等于undefined,默认值才会生效。
对象的解构赋值
1 | |
字符串的解构赋值
1 | |
解构赋值的用途
一、交换变量的值
1 | |
二、提取函数返回的多个值
1 | |
三、定义函数参数
1 | |
四、提取 JSON 数据
1 | |
五、输入模块的指定方法
加载模块时,往往需要指定输入哪些方法。解构赋值使得输入语句非常清晰。
1 | |
1-2、Module 的语法
历史上,JavaScript 一直没有模块(module)体系,无法将一个大程序拆分成互相依赖的小文件,再用简单的方法拼装起来。其他语言都有这项功能,比如 Ruby 的require、Python 的import,甚至就连 CSS 都有\@import,但是 JavaScript 任何这方面的支持都没有,这对开发大型的、复杂的项目形成了巨大障碍。
1 | |
上面代码的实质是整体加载fs模块(即加载fs的所有方法),生成一个对象(_fs),然后再从这个对象上面读取 3 个方法。这种加载称为“运行时加载”,因为只有运行时才能得到这个对象,导致完全没办法在编译时做“静态优化”。
导出Export:作为一个模块,它可以选择性地给其他模块暴露(提供)自己的属性和方法,供其他模块使用。
导入Import:作为一个模块,可以根据需要,引入其他模块的提供的属性或者方法,供自己模块使用。
模块化实现
1 | |
模块B我们使用关键字
export关键字,对外暴露了一个属性:name的值为:字符串“模块化”。一个关键字,一句代码就实现了,是不是很简单。
1 | |
模块A我们使用关键字import导入了模块B的name属性,并且赋值给变量name。关键字from的作用是指定你想要引入的模块,我们这里指定的是module-B.js文件,也就是上面的模块B。打印结果:“模块化”正是模块B的对外暴露的属性。
1-3、箭头函数
箭头函数中的this指向的是定义时的this,而不是执行时的this。
1 | |
当定义obj的show( )方法的时候,我们在箭头函数编写
this.x,此时的this是指的obj,所以this.x指的是obj.x。而在show()被调用的时候,this依然指向的是被定义时候所指向的对象,也就是obj对象,故打印出:100。
1-4、Promise 对象
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,比传统的解决方案——回调函数和事件——更合理和更强大。它由社区最早提出和实现,ES6 将其写进了语言标准,统一了用法,原生提供了Promise对象。
ES6 规定,Promise对象是一个构造函数,用来生成Promise实例。
Promise对象有三种状态:
pending:刚刚创建一个Promise实例的时候,表示初始状态;fulfilled:resolve方法调用的时候,表示操作成功;rejected:reject方法调用的时候,表示操作失败;
状态只能从 初始化 -> 成功 或者 初始化 -> 失败,不能逆向转换,也不能在成功fulfilled 和失败rejected之间转换。
1 | |
了解了Promise的创建和状态,我们来学习一个最重要的实例方法:then( )方法。
1 | |
catch( )方法
1 | |
之所以能够使用链式调用,是因为then方法和catch方法调用后,都会返回promise对象。
如果你之前一点都没接触过Promise的话,现在一定很懵逼,没关系,下面我们用一个案例来串联前面的知识点,演示一下,认真阅读注释:
1 | |
上面案例的注释十分详细,串联起了上面介绍的所有知识点:创建实例,状态转换,then方法和catch方法的使用。
由于我们设置了变量condition的值为true,所以执行后控制台输出的结果是:“操作成功”。
上面就是Promise用于处理操作异常的这个过程;但是,正如文章开头讲到的,如果多个操作之间层层依赖,我们用Promise又是怎么处理的呢?
1 | |
案例中,先是创建一个实例,还声明了4个函数,其中三个是分别代表着请求A,请求B,请求C;有了then方法,三个请求操作再也不用层层嵌套了。我们使用then方法,按照调用顺序,很直观地完成了三个操作的绑定,并且,如果请求B依赖于请求A的结果,那么,可以在请求A的程序用使用return语句把需要的数据作为参数,传递给下一个请求,案例中我们就是使用return实现传递参数给下一步操作的。
Promise.all( )方法
Promise.all( )方法:接受一个数组作为参数,数组的元素是Promise实例对象,当参数中的实例对象的状态都为fulfilled时,Promise.all( )才会有返回。
1 | |
Promise.race( )方法
另一个类似的方法是Promise.race()方法:它的参数要求跟Promise.all( )方法一样,不同的是,它参数中的promise实例,只要有一个状态发生变化(不管是成功fulfilled还是异常rejected),它就会有返回,其他实例中再发生变化,它也不管了。
1 | |
同样是两个实例,实例pro1不变,不同的是实例pro2,这次我们调用的是失败函数reject。
由于pro2实例中2000毫秒之后就执行reject方法,早于实例pro1的4000毫秒,所以最后输出的是:实例2操作失败。
以上就是对Promise对象的内容讲解,上面提到了一个概念:回调地狱;指的是过多地使用回调函数嵌套,使得调试和维护起来极其的不便。
2、变量声明
2-1、JavaScript 的数据类型分类和判断
在 JavaScript 中,共有以下基本类型:
- String
- Number
- Boolean
- Null
- Undefined
- Symbol
其中string、number、Boolean、undefined、Null、symbol是6种原始类型。
值得注意的是:原始类型中不包含 Object。
类型判断用到哪些方法?
1、typeof
typeof xxx 得到的值有以下几种类型: undefined boolean number string object function symbol。
例如:
1 | |
typeof null结果是object,JavaScript诞生以来便如此,由于null代表的是空指针(大多数平台下值为 0x00),因此,null的类型标签是0,typeof null也因此返回"object"。typeof [1, 2]结果是object,结果中没有array这一项,引用类型除了function其他的全部都是objecttypeof Symbol()用typeof获取symbol类型的值得到的是symbol,Symbol实例是唯一且不可改变的这是 ES6 新增的知识点.
2、instanceof
用于实例和构造函数的对应。例如判断一个变量是否是数组,使用 typeof 无法判断,但可 以使用 [1, 2] instanceof Array 来判断,返回true。因为, [1, 2] 是数组,它的构造函数就是 Array 。同理:
1 | |
2-2、引用类型和值类型
除了原始类型,JS 还有引用类型,上面提到的 typeof 识别出来的类型中,只有 object 和 function 是引用类型,其他都是值类型。
根据
JavaScript中的变量类型传递方式,又分为值类型和引用类型,值类型变量包括Boolean、String、Number、Undefined、Null,引用类型包括了Object类的所有,如Date、Array、Function等。在参数传递方式上,值类型是按值传递,引用类型是按共享 传递。
1 | |
1 | |
a 和 b 都是引用类型。在执行了 b = a 之后,修改 b 的属性值, a 的也跟着 变化。因为 a 和 b 都是引用类型,指向了同一个内存地址,即两者引用的是同一个值,因 此 b 修改属性时, a 的值随之改动。
3、原型与原型链(继承)
JavaScript常被描述为一种基于原型的语言 (prototype-based language)——每个对象拥有一个原型对象,对象以其原型为模板、从原型继承方法和属性。原型对象也可能拥有原型,并从中继承方法和属性,一层一层、以此类推。这种关系常被称为原型链 (prototype chain),它解释了为何一个对象会拥有定义在其他对象中的属性和方法。
注意: 理解对象的原型(可以通过Object.getPrototypeOf(obj)或者已被弃用的__proto__属性获得)与构造函数的prototype属性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。前者是每个实例上都有的属性,后者是构造函数的属性。也就是说,Object.getPrototypeOf(new Foobar())和Foobar.prototype指向着同一个对象。
在
javascript中,函数可以有属性。 每个函数都有一个特殊的属性叫作原型(prototype) ,正如下面所展示的。请注意,下面的代码是独立的一段(在网页中没有其他代码的情况下,这段代码是安全的)。为了最好的学习体验,你最好打开一个控制台 (在Chrome和Firefox中,可以按Ctrl+Shift+I来打开)切换到"Console"选项卡, 复制粘贴下面的JavaScript代码,然后按回车来运行。
1 | |
正如上面所看到的, doSomething 函数有一个默认的原型属性,它在控制台上面呈现了出来. 运行这段代码之后,控制台上面应该出现了像这样的一个对象.
1 | |
现在,我们可以添加一些属性到 doSomething 的原型上面,如下所示:
1 | |
输出:
1 | |
然后,我们可以使用 new 运算符来在现在的这个原型基础之上,创建一个 doSomething 的实例。
1 | |
输出:
1 | |
就像上面看到的, doSomeInstancing 的 __proto__ 属性就是doSomething.prototype. 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\? 好吧,当你访问 doSomeInstancing 的一个属性, 浏览器首先查找 doSomeInstancing 是否有这个属性. 如果 doSomeInstancing 没有这个属性, 然后浏览器就会在 doSomeInstancing 的 __proto__ 中查找这个属性(也就是 doSomething.prototype). 如果 doSomeInstancing 的 __proto__ 有这个属性, 那么 doSomeInstancing 的 __proto__ 上的这个属性就会被使用. 否则, 如果 doSomeInstancing 的 __proto__ 没有这个属性, 浏览器就会去查找 doSomeInstancing 的 __proto__ 的 __proto__ ,看它是否有这个属性. 默认情况下, 所有函数的原型属性的 __proto__ 就是 window.Object.prototype. 所以 doSomeInstancing 的 __proto__ 的 __proto__ (也就是 doSomething.prototype 的 __proto__ (也就是 Object.prototype)) 会被查找是否有这个属性. 如果没有在它里面找到这个属性, 然后就会在 doSomeInstancing 的 __proto__ 的 __proto__ 的 __proto__ 里面查找. 然而这有一个问题: doSomeInstancing 的 __proto__ 的 __proto__ 的 __proto__ 不存在. 最后, 原型链上面的所有的 __proto__ 都被找完了, 浏览器所有已经声明了的 __proto__ 上都不存在这个属性,然后就得出结论,这个属性是 undefined.
1 | |
输出:
1 | |
是不是看的头大了,别担心。看看这个:
- 所有的引用类型(数组、对象、函数),都具有对象特性,即可自由扩展属性(
null除外)- 所有的引用类型(数组、对象、函数),都有一个
__proto__属性,属性值是一个普通的对象- 所有的函数,都有一个
prototype属性,属性值也是一个普通的对象- 所有的引用类型(数组、对象、函数),
__proto__属性值指向它的构造函数的prototype属性值
1 | |
3-1、原型和原型链
原型
1 | |
执行 printName 时很好理解,但是执行 alertName 时发生了什么?这里再记住一个重点 当 试图得到一个对象的某个属性时,如果这个对象本身没有这个属性,那么会去它的 __proto__ (即它的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)中寻找,因此 f.alertName 就会找到 Foo.prototype.alertName 。
那么如何判断这个属性是不是对象本身的属性呢?使用 hasOwnProperty ,常用的地方是遍 历一个对象的时候。
1 | |
原型链
还是接着上面的示例,如果执行 f.toString() 时,又发生了什么?
1 | |
因为 f 本身没有 toString() ,并且 f.__proto__ (即 Foo.prototype )中也没有 toString 。这个问题还是得拿出刚才那句话——当试图得到一个对象的某个属性时,如果 这个对象本身没有这个属性,那么会去它的 __proto__ (即它的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) 中寻找。
如果在 f.proto 中没有找到 toString ,那么就继续去 f.proto.proto 中寻 找,因为 f.proto 就是一个普通的对象而已嘛!
f.__proto__即Foo.prototype,没有找到toString,继续往上找f.__proto__.__proto__即Foo.prototype.__proto__。Foo.prototype就是一个普通 的对象,因此Foo.prototype.__proto__就是Object.prototype,在这里可以找到toString- 因此
f.toString最终对应到了Object.prototype.toString
这样一直往上找,你会发现是一个链式的结构,所以叫做“原型链”。如果一直找到最上 层都没有找到,那么就宣告失败,返回 undefined 。最上层是什么 ——Object.prototype.__proto__ === null.原型链并不是无限的,原型链最终指向null。
4、作用域和闭包
作用域和闭包是前端面试中,最可能考查的知识点
4-1、作用域
作用域就是一个独立的地盘,让变量不会外泄、暴露出去。
变量的作用域无非就是两种: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。
全局作用域:
最外层函数定义的变量拥有全局作用域,即对任何内部函数来说,都是可以访问的
1 | |
局部作用域:
和全局作用域相反,局部作用域一般只在固定的代码片段内可访问到,而对于函数外部是无法访问的,最常见的例如函数内部
1 | |
这就是为何 jQuery、Zepto 等库的源码,所有的代码都会放在 (function(){….})() 中。因为放在里面的所有变量,都不会被外泄和暴露,不会污染到外面,不会对其他的库 或者 JS 脚本造成影响。这是函数作用域的一个体现。
注意: ES6 中开始加入了块级作用域,使用 let 定义变量即可,如下:
1 | |
作用域链 如下代码中, console.log(a) 要得到 a 变量,但是在当前的作用域中没有定义 a,一层一层向上寻找,直到找到全局作用域还是没找到,就宣布放弃。这种一层一层的关系,就是 作用域链。
1 | |
4-2、 什么是闭包,如何形成
那么什么叫闭包?观点很多,出现频率最高的有以下两个观点:
- 函数套函数。
- 在函数外获取函数内变量的技术。
1 | |
闭包主要有两个应用场景:
- 函数作为返回值,上面的例子就是
- 函数作为参数传递,看以下例子
1 | |
关于this对象
1 | |
this对象是在运行时基于函数的执行环境绑定的:在全局函数中,this等于window,而当函数被作为某个对象调用时,this等于那个对象。不过,匿名函数具有全局性,因此this对象同常指向window。
5、如何理解同步和异步
5-1、同步 vs 异步
先看下面的栗子,根据程序阅读起来表达的意思,应该是先打印 100 ,1秒钟之后打印 200 ,最后打印 300 。但是实际运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。
1 | |
再对比以下程序。先打印 100 ,再弹出 200 (等待用户确认),最后打印 300 。这个运行 效果就符合预期要求。
1 | |
这俩到底有何区别?—— 第一个示例中间的步骤根本没有阻塞接下来程序的运行,而第二 个示例却阻塞了后面程序的运行。前面这种表现就叫做 异步(后面这个叫做 同步 ),即 不会阻塞后面程序的运行。
5-2、异步和单线程
1 | |
因为JS是单线程的,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,所以进入while循环之后,没有「时间」(线程)去跑定时器了,所以这个代码跑起来是个死循环!
5-3、前端异步的场景描述
- 定时任务:
setTimeout,setInterval - 绑定事件:
addEventListener(click等等) - 网络请求:
ajax和img动态加载
欢迎访问:个人博客地址
发布时间: 2021-10-31
最后更新: 2024-01-12
本文标题: Javascript不得不说的基础知识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tiven.cn/p/5f317c1c/
版权声明: 本作品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

